无锡人百科 >>所属分类 >> 艺术领域   

标签: 顾景舟

顶[7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
顾景舟
顾景舟
顾景舟
宜兴紫砂名艺人,光素器巨匠,一代宗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18岁拜名师学艺。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。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。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,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。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,在港、澳、台、东南亚影响特大,被海内外誉为“壶艺泰斗”,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、文物馆收藏。

目录

[显示全部]

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

顾景舟
顾景舟的紫砂壶
姓名:顾景舟
年代:现代
家乡:江苏·宜兴
类别:紫砂壶艺人、陶瓷艺人、工艺师
代表作品:僧帽壶汉云壶三羊喜壶、汉铎壶

 顾景舟(1915年10月18日-1996年6月3日)原名景洲,早年曾用艺名“曼唏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、瘦萍”晚年爱用“壶叟、老萍”。少年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。18岁时,遂承祖业,随祖母邵氏习陶从艺,并博览古今紫砂制陶名著,吸取前人精华,练就一手扎实的制壶技艺,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。20岁左右,曾应上海古玩商郎氏艺苑聘请,仿古作陶。

生平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

顾景舟
顾景舟
1942年,窑场一片萧条,一面制作经营紫砂,以维持生计,一面专心研读以充实自身。

1945年后,与画家吴湖帆、江寒汀王仁辅、来楚生交往甚密,经常切磋陶艺,合作由江寒汀作画,吴湖帆写词的《石瓢壶》,简洁明快,宜书宜画,流畅舒展,谐调秀丽,给人以整体形象大方、朴素、便利、实用之感。

1955年1月,担负国家礼品、展品的制作任务。完成《提壁茶具》的创作。积极参与紫砂技术革新,以提高劳动生产率。参加人民大会堂江苏庭的布置工作。

1960年后,顾景舟为改进紫砂专用工具,遍访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博物馆,寻觅珍品,鉴定品评。与中国许多著名教授如高壮冯先铭孙文林刘汝醴;画家傅抱石、陈之佛、亚明;陶瓷科学家刘秉诚、李国祯结为至交,为中国陶艺事业的发展积极奔走。

1975年起,为揭开紫砂文化之谜,多次配合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教授,跑遍宜兴地区古窑址,开展发掘研究工作,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,名人情况、古陶鉴定,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。

1980年,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,写成紫砂工艺二十一讲。

1982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

1985年,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,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,并亲自撰写文章、图册,亲手制作作品,将紫砂艺品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。

1988年4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的光荣称号。

紫砂陶艺编辑本段回目录

顾景舟
顾景舟的紫砂壶
1989年赴香港办展之际,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,并参加评奖活动,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艺更加发扬光大。同年,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。“宜兴紫砂”被国家评为银质奖,“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”被国家评为“金质奖”。

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,他发表了《紫砂陶史概论》。他的精辟论述,受到紫砂陶艺界人士的好评,他在垂暮之年,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,亲自编着《宜兴紫砂珍赏》巨著,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,在紫砂陶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顾景舟穷毕生精力于紫砂陶艺,不断进取,勇于创新,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。他以博大的胸怀,精湛的技术,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,不傀为一座重要的里程蹿。正如著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:“紫砂始于明正德,至今五百年,高手不过十余人。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。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、文学气息、绘画神韵。”

个人语录编辑本段回目录

顾景舟
顾景舟
顾景舟经常说,“艺术品不一定是实用品,但是实用品宜艺术化”,他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了艺术,在艺术活动中找到了生活,大师除了在自己30平方米的院子里种菊花、养金鱼、画眉外,偶尔他也吟诵唐诗,他最喜欢的京剧《盗御马》:“聚义厅上,我与众贤弟,叙叙衷肠,窦尔敦,在绿林,谁不敬仰。”

1993年ll月,八十高龄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情谊,弘扬紫砂陶文化,应邀赴台湾举办“宜兴紫砂陶精品展”,受到各界人士的盛大欢迎,一致赞誉他为“壶艺泰斗”。

这是与美术家韩美林合作的作品自乐提梁扁壶,韩美林书有“自有乐处”四字。壶身圆如鼓身,盖、的亦采用扁圆形,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映衬,空间虚白与壶身实体上下呼应有致,提梁自肩部向上渐开,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,成倒梯状,底重上虚,显得稳重,但不失灵巧。宜兴山峦起伏,河湖纵横,良茶良陶结合的地方,唯宜兴而已,唐卢仝有诗云:“陆羽名荒酒茶舍,却教阳羡置邮忙。”紫砂壶本身,也跟茶与壶的关系一样,技法必得与修为人格结合,才能流芳万代。

个人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

顾景舟
顾景舟
在与艺术家文化人的交融中,紫砂象花如鸟一样解语,象玉一样被文人赋予精气神的互相感染与呼应的神奇,方寸之地的语言,线条的语言所说的话语,顿时成了一种共通的交换渠道,人文啊,哲学啊,可能不是他的出发点,而只是丰沛内心的恰当表达。而融在骨血中的文化的体认,其高级形态,恰恰是深刻的。

在顾景舟孜孜研求与紫砂有关的历史著述的时候,他的作为文化人的本能与使命感发生挥了巨大的原动力,所以他为之努力了一生。其中他喜欢黄玉麟的记载文字为之礼敬,直到他晚年76岁的时候还在深秋时节手抄了《宜兴县志,黄玉麟陶艺》一节,足见他生命中是有人生榜样的。“又善制假山,得画家皴法,层峦沓障,妙若天成”、“玉麟得观彝鼎及古陶器,艺日进,名亦一益高。晚年每制一壶,必精心构撰,积日月而成。非其人重价弗予,虽屡空,不改其度云。”简直就是顾景舟前世今生艺术与精神的绝妙写照。

1991年,76岁高龄的顾景舟应香港三联书店之请,与徐秀棠李昌满怀一起共同编著工《宜兴紫砂珍赏》一书。这是紫砂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传承活动。三联书店在后记中说:“我们终于有了一本由宜兴紫砂大师亲自编撰的,极具权威性的《宜兴紫砂珍赏》画册”,欣慰之情溢于言表。

当代的紫砂发展突破了以前一切的有限空间,而变成一个面向世界的成熟自信的工艺艺术门类的时候,同样需要寻找自己的新的理论与尊严,在这里,顾景舟作为宗师级人物的价值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,他立意高远,视野开阔,立足丰富的技术艺术实践,将前人的经验与成就一一梳理总结与提炼,形成了当代紫砂的新的完备的理论体系,他与弟子合著的《宜兴紫砂珍赏》,凝结了他教科书似的思想精华。

晚年,他仍坚持每天写小楷数页,手还不抖,字字挺拔有力,书桌上的线装书《茶经》是他常常抄写的文本。用文化的方式生活与从事艺术活动,已经成了他的本能。他说:“只要我手不抖,眼不花就还能做壶。”他一生对紫砂典籍情有独钟。

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

徐汉棠 高海庚 沈遽华
刘秉诚 李昌鸿 束凤英
唐杰忠 段永平 吴群祥

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顾夏声 下一篇顾毓珍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7

收藏到:  

词条信息

无锡人
无锡人
超级管理员
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  

相关词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