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人百科 >>所属分类 >> 科学领域   

标签: 过探先

顶[6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
过探先
过探先
过探先(1886—1929),农学家、农业教育家。他在20年代创办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,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,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、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。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,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。

留美康乃尔大学农学硕士。1915年回国,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。1921年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(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,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)农科教授,曾兼农艺系主任、农科副主任、推广系主任。1925年出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。
目录

[显示全部]

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

1886年: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。
1909年:由上海中等商业学校转入南洋公学。
1910-1915年:考取第二次庚款留美,首入威斯康星大学,后转康奈尔大学,专攻农学,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。
1915-1919年: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。
1919-1921年: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,主持棉产改进工作。
1921-1925年: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,兼农艺系主任、农科副主任、推广系主任。
1925-1929年: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,兼任江苏省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、农矿部设计委员、江苏教育林委员、中山陵园计划委员、国府禁烟会委员、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科学社理事、中华农学会干事等职。
1929年3月23日:因病逝世,享年43岁。

生平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

由留美学生胡达(明复)、赵元任、周仁、秉志、章元善、过探先、金邦正、杨铨(杏佛)、任鸿隽发起并创办的中国科学社和《科学》月刊,对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图为中国科学社部分成员的合影。
由留美学生胡达(明复)、赵元任、周仁、秉志、章元善、过探先、金邦正、杨铨(杏佛)、任鸿隽发起并创办的中国科学社和《科学》月刊,对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图为中国科学社部分成员的合影。
过探先,1886年(清光绪12年)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桥镇。早年丧父,由母扶养长大。聪慧异常,又能刻苦学习,9岁学完五经,13岁已经焕然成章。当时虽然科举未废,但过探先不溺于章句之学,而独喜科技艺术诸书,尤注意专门学术。22岁(1909年)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,后改入苏州英文专修馆,专攻英文,约两年后转入南洋公学。1910年,25岁时考取庚子赔款留美,首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,后转入康奈尔大学,专修农学,因其品学兼优,曾被举为该校名誉学会会员。复于此时创办中国科学社,开中国科学组织之先河。29岁时获学士学位后,又以研究育种学的突出成绩,获硕士学位。

1915年(民国四年)学成回国。过探先回国后被江苏省当局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。在校5年,对校务整顿改革,校内师生奋发向上,校外声誉日隆,外省负笈来学者接踵而至。1915年冬他发起创设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,为全省教育之基产,中国近代大规模造林自此肇始。1916年,过探先奉命筹备省立第一造林场,今之南京中山陵园即其一区。1917年初发起成立中华农学会,并将中国科学社由海外迁回南京,设临时办事处于三牌楼过探先寓所,苦心孤诣,独自撑持。1919年,过探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,主持棉花育种事宜,遂辞去江苏一农校长,于南京洪武门外开辟植棉总场,输入新种,改良栽培,选出首批棉花新品种,对我国现代植棉事业之发展是一大推动。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成立,过探先被聘为该校教授,仍兼长棉产改进事宜,旋又兼任农艺系主任,1923年复兼任农科副主任。1924年再兼任推广系主任,东南大学农科之发展有赖于先生者非浅。1925年过探先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,改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,4年中金大农科之发展,一日千里,而负盛名于海内外者,同先生之辛勤努力有极为密切之关系。

直至1928年过探先社会活动日多,身兼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、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、农矿部设计委员、江苏教育林委员、中山陵园设计委员、国府禁烟会委员、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科学社理事、中华农学会干事等等。过探先自美留学回国,一直为振兴我国农业和农业教育而超负荷地工作,由于劳累过度,年仅40而鬓发斑白,形容憔悴,终于积劳成疾,医治无效,1929年3月23日遽然逝世,享年只有43岁。

植棉事业编辑本段回目录

过探先《科学》月刊
《科学》月刊
过探先,著名农业教育家、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。1887年生,江苏无锡人。191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二次庚子赔款留学美国,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、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,1915年获康大农学硕士学位后回国。

回国后即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校长,1919年应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,主持棉花育种工作,1921-1925年担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、农科副主任兼农艺系系主任和农业推广部主任。1925年应聘于金陵大学担任农林科中方科长。过探先一度担任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,主持学校工作,同时,他又兼任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,终因工作过分繁重,积劳成疾,于1929年3月23日英年早逝,时年仅43岁。

他的逝世,使中国教育界十分震惊和惋惜,全国12个团体和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。蔡元培先生亲笔写了挽词:

“每每原田,以农立国。画而不进,遂荒其殖。先生念之,奋起致力,造林植棉,科学组织,远近闻风,从者如鲫。一身病歼,鹏搏折翼,威仪俨然,披图太息。探先先生遗像,蔡元培敬赞。”

过探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学术团体——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始人之一。中国科学社是他在美期间,与任鸿隽、胡适、茅以升、邹秉文等留美学者一起发起组织的,并编印了《科学》月刊。1917年他又同邹秉文许璇梁希等发起组织了“中华农学会”,并出版会刊。

他掌校的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是全国模范中等农业学校,培养出郑万钧吴福桢秦仁昌陈植等优秀毕业生。在先后主持东南大学、金陵大学的农林科期间,他广泛聘请从国外学农归来的学者教授,实施教学、研究、推广互为推动促进的制度,使之在作物育种、植物病理、农业昆虫、园艺与森林等学科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。

过探先是我国棉花育种与推广事业的创始人之一。他与美国植棉专家柯克(Cook,O.F.)等人共同进行“全国美棉品种试验”,引进8个早熟、大铃、短绒、细绒标准品种,在长江黄河流域8个棉场进行试种,得出的结论对我国棉业生产有重要意义。1921年,他又主持选出了江阴白籽棉、孝感光子长绒棉、改良小白花棉。在此基础上选出一种新的优良棉花品种。后来,为了纪念他,命名该棉花品种为“过字棉”。

过探先目光远大,热爱祖国,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棉纺织业,他说服上海纺织界巨头,拨款给东南大学、金陵大学农科作研究费用,使学校得以购置工地和租借农场开展研究与推广工作。他自己积极从事研究工作,先后发表了《改良推广全国棉作的计划》《爱字棉纯化育种报告》《中国农业问题》等论文20余篇。

过探先是我国造林事业的先驱者和实干家。他提出了江苏省农林业发展的具体的方案,建议在南京紫金山设立江苏第一林场,在徐州云龙山设第二林场等,他与陈嵘(宗一)先生一起选定江浦县北的老山作为植林研究基地,老山为公有林第一林场,汤山为第二林场。现在老山地区已成为国家自然景观保护区和森林公园,过探先创始筹划之功不可没。

过探先待人诚恳,办事热心,威望甚高,他先后兼任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,总理陵园设计委员、江苏省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等多种职务。他的学生、著名林学家陈植教授说:“先师实为多才多艺,勇于负责,善于人同,知人善任的不可多得的领导人物,惜以操劳过度,故行年不惑,发已苍苍。”“天不假年,遽而长逝,诚我国农林界无法弥补之大不幸也。”他去世后,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为他手书了墓志铭。

学术交流编辑本段回目录

过探先《中华农学会报》
《中华农学会报》
过探先早在美国留学期间,就与任鸿隽胡适茅以升邹秉文等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学术团体——中国科学社,并编辑第一个近代学术刊物《科学》月刊。回国后,中国科学社由于当时会员很少,经费支绌,过探先就在三牌楼自己的住宅中划出一间作为科学社的办公室,经过他初期的惨淡经营,后来中国科学社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。

1917年1月过探先又与王舜臣陈嵘陆水范以及梁希、邹秉文、许璇孙恩麟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成立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——中华农学会。中华农学会初创时期,过探先利用他的社会地位,不辞辛苦,在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中,千方百计,设法维护和发展会员,开展学术活动,并为中华农学会创办《中华农学会报》,亲自为这个学术刊物写稿,使会报成为我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农业期刊之一。

过探先在创办学术团体,促进学术交流,主办学术期刊,繁荣我国近代的学术研究方面功不可没。他短暂的一生中,仅仅工作了14个年头,却对我国近代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特别是开拓性地发展林业和植棉事业,更给后人留下极为有益的启示。

生平贡献编辑本段回目录

过探先,著名农业教育家、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。1887年生,江苏无锡人。191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二次庚子赔款留学美国,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、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,1915年获康大农学硕士学位后回国。

回国后即被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校长,1919年应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,主持棉花育种工作,1921-1925年担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、农科副主任兼农艺系系主任和农业推广部主任。1925年应聘于金陵大学担任农林科中方科长。过探先一度担任金陵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,主持学校工作,同时,他又兼任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,终因工作过分繁重,积劳成疾,于1929年3月23日英年早逝,时年仅43岁。

他的逝世,使中国教育界十分震惊和惋惜,全国12个团体和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。蔡元培先生亲笔写了挽词:

“每每原田,以农立国。画而不进,遂荒其殖。先生念之,奋起致力,造林植棉,科学组织,远近闻风,从者如鲫。一身病歼,鹏搏折翼,威仪俨然,披图太息。探先先生遗像,蔡元培敬赞。”

过探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学术团体——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始人之一。中国科学社是他在美期间,与任鸿隽、胡适、茅以升、邹秉文等留美学者一起发起组织的,并编印了《科学》月刊。1917年他又同邹秉文、许璇、梁希等发起组织了“中华农学会”,并出版会刊。

他掌校的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是全国模范中等农业学校,培养出郑万钧、吴福桢、秦仁昌、陈植等优秀毕业生。在先后主持东南大学、金陵大学的农林科期间,他广泛聘请从国外学农归来的学者教授,实施教学、研究、推广互为推动促进的制度,使之在作物育种、植物病理、农业昆虫、园艺与森林等学科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。

过探先是我国棉花育种与推广事业的创始人之一。他与美国植棉专家柯克(Cook,O.F.)等人共同进行“全国美棉品种试验”,引进8个早熟、大铃、短绒、细绒标准品种,在长江、黄河流域8个棉场进行试种,得出的结论对我国棉业生产有重要意义。1921年,他又主持选出了江阴白籽棉、孝感光子长绒棉、改良小白花棉。在此基础上选出一种新的优良棉花品种。后来,为了纪念他,命名该棉花品种为“过字棉”。

过探先目光远大,热爱祖国,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棉纺织业,他说服上海纺织界巨头,拨款给东南大学、金陵大学农科作研究费用,使学校得以购置工地和租借农场开展研究与推广工作。他自己积极从事研究工作,先后发表了《改良推广全国棉作的计划》、《爱字棉纯化育种报告》、《中国农业问题》等论文20余篇。

过探先是我国造林事业的先驱者和实干家。他提出了江苏省农林业发展的具体的方案,建议在南京紫金山设立江苏第一林场,在徐州云龙山设第二林场等,他与陈嵘(宗一)先生一起选定江浦县北的老山作为植林研究基地,老山为公有林第一林场,汤山为第二林场。现在老山地区已成为国家自然景观保护区和森林公园,过探先创始筹划之功不可没。

过探先待人诚恳,办事热心,威望甚高,他先后兼任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,总理陵园设计委员、江苏省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等多种职务。他的学生、著名林学家陈植教授说:“先师实为多才多艺,勇于负责,善于人同,知人善任的不可多得的领导人物,惜以操劳过度,故行年不惑,发已苍苍。”“天不假年,遽而长逝,诚我国农林界无法弥补之大不幸也。”他去世后,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为他手书了墓志铭。

相关条目编辑本段回目录

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 过晋源 下一篇过增元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6

收藏到:  

词条信息

无锡人
无锡人
超级管理员
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  

相关词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