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锡人百科 >>所属分类 >> 锡山区   

标签:

顶[0] 发表评论(0) 编辑词条
   梅村,位于无锡市东南方,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,全镇总人口5万,本地、外来人口各占一半;土地总面积25.45平方公里,有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。规划建设中的金城东路、太湖大道延伸段、金桥路均经过镇区;伯渎河贯穿全境,锡甘路、沪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南临无锡机场,北侧紧靠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无锡站,各距8分钟车程。
  文化古镇
  梅村古名梅里,早在三千二百多年前,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,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的愿望,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,夜奔江南,拴马于枯树桩。到清早,见枯枝上梅花朵朵,喜出望外,顿悟此地当为宝地。于是为其取“梅里”之名,断发纹身,从俗而化,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荆蛮之地。勾吴之国,由此发端;代代相传,终成一邦。大江南北、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精神的导化,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。因此,孔子称其为“至德”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有三十世家,泰伯位列“第一世家”,东汉桓帝敕令建墓立庙。目前,泰伯庙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AA级旅游景点,是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,泰伯旅游风景区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。每年正月初九,散居在世界名地的吴氏宗亲、黄帝后裔,纷纷来到“江南第一古镇”以各种形式归宗祭祖,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泰伯庙会。
  经济强镇
  梅村有着开拓创新的光荣传统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就以对外交流而在全省闻名。自划入新区以来,梅村镇认真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开发开放为契机,以招商选资为抓手,以培育骨干为重点,创新举办泰伯经贸文化节,实现了经济跨越式、裂变式增长。2006年取得了技工贸总收入168亿元,财政总收入超5亿元的重大突破。
  目前,全镇企业400多家,其中拥有上市公司10家,高新技术企业15家,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个,申报专利突破100个,省驰名商标3个,省科技项目5个,初步形成了精密日化、精密机械、精密塑胶、精密电子四大支柱产业。
 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,镇党委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,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,每年确定十件实事工程。深入开展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实现失地农民保养全覆盖,逐步完善小病到合作门诊、大病靠医疗保险、重病得慈善救助的“三位一体”医疗体系。每两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,每季两场广场文艺。
 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.2万元。今后,每年将从财政收入中列专项补贴群众,巩固和壮大镇慈善基金,确保每年有200万元的资金到位,多做实事,多办好事,切实发展好、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。
  教育重镇
  梅村教育底蕴丰厚,师资力量雄厚,教育质量上乘。钱穆、钱伟长、钱令照、钱令希等均曾在梅村求学。目前,拥有在校师生7000余人,全国不少知名人士、企业家子女均在梅村求学。梅村中心幼儿园:省级示范幼儿园。无锡新区实验小学:1955年即为无锡县实验小学,1964年为省首批示范小学,现为省级示范学校。目前以开展分校,建造了全新的教学楼和篮球场、足球场。梅里中学:省级示范初中,教育质量全市前列,周边地区有大量学生就读该校。梅村中学:1960年即为省重点中学。现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、国家级示范高中,全国课程与改革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,被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誉为“共和国优秀人才的摇篮”。
  现代新镇
  梅村一直是锡东重镇和无锡市的卫星城镇,1998年,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心城镇进行规划建设。2007年1月被命名为“全国环境优美乡镇”、“国家卫生镇”。近年来,随着新区大开发、大建设的辐射和推动,梅村镇按照“总体规划、分步实施”发展战略,根据“一河两区三街四带”的规划格局,中心镇区5.5平方公里以伯渎河为界分成南区(老镇区)和北区(新镇区),北区以锡义路、新华路、泰伯旅游街为框架打造沿路商业街。在完成建设130万平方米农居房的同时,按照“集约、集聚、高档”的要求,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,全面盘活土地资源,加大房产开发力度,推进商住楼宇开发,力争“十一五”期末形成100幢小高层,逐步形成市级知名商住区。

附件列表


→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词条

上一篇伯渎港 下一篇清名桥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0

收藏到:  

词条信息

无锡人
无锡人
超级管理员
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  

相关词条